军魂刻骨心不改 维修老兵显担当
来源:陈弘懿 | 编辑:白敏2022-08-16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不久前维修公司知识竞赛上的那位“姜老辣味大,人老经验足”的选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公交老兵”黄勍的故事吧!

  出生于1962年11月的黄勍,1980年11月参军入伍,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长沙公交集团综合维修有限公司八车间西站维修点技术员。黄勍始终坚信“一日为军人,终生有军魂”,人民军队所铸就的根和魂,已经深深植入他的骨髓血液,在工作上他也同样坚持用一个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军人责任刻于心。

  “一进厂是表扬,再进厂是批评”。黄勍始终以车辆保养进厂次数和修后公里数为检验维修技术水平的铁则和底线,“眼里有活、手中生茧、脚底踏破、心中有数”是他履职尽责的最好概括,40余年来,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练就出一身“出手就解决,出品即精良”的过硬维修本领。

  军人严谨源于细。

  “一是一,二是二,该拧三下就三下”。黄勍对于贯彻落实技术标准和维修技术手法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在维修师傅作业时,他总是蹲在一旁用心观察,从安全櫈的摆放情况到机械设备安全操作程序,大到轮胎摆放位置,小到螺丝拧转圈数,一心一意、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容易忽视的细节,以军人的严谨作风,不给松懈一丝空间可存,不让隐患一线机会可生。

  军人担当大于天。

  那枚金灿灿的“见义勇为奖”就是对黄勍这位曾经的军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畏牺牲、一心为民的军人本色最好诠释。2002年4月,火车站停车场遭遇突如其来的大火,黄勍不计个人安危毅然决然逆行而上,在火场中进行车辆抢救转场,有效避免了火患进一步扩大,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时没多想,只想车别炸了。”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道尽了一份担当与洒脱,也体现了这位退伍老兵的高尚情怀。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40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黄勍时刻坚守着一名人民子弟兵的初心使命,发扬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在公交车上、在地沟里、在办公室内、在设备房中……为长沙公交的平安畅行贡献着自己独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