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集团维修公司二车间有一位师傅,是同事眼里的技术“牛人”,是爱人眼里的灵魂伴侣,是徒弟眼里的学习标杆——他叫周林。作为一名从事公交行业13年的直流电工,周林在外界眼里或许只是一位普通人,但在家人、徒弟和同事的眼中他有着不同的光环和角色。
相得益彰 携手共度
周林与黎祖娅是夫妻搭档,周林解决专业难题,黎祖娅则负责饮食难题。车间维修师傅较多,如何准备每天的饭菜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尽管有难度,师傅们却总能准点吃上可口饭菜。用黎祖娅的话讲:“这一切都要感谢周林的支持。”原来周林体恤妻子身体状况,对其关怀备至,为减轻压力,每天早上6点多钟都会陪她去市场完成采购,并分担每天的备菜和清洁工作。整个过程中,虽然言语上的交流甚少,但一举一动无不透露出默契与陪伴。
不立文字 口传心授
莫相鹏是周林的徒弟,在他眼中,周林一直都是实干派。去年9月,有一台车全车无高压,售后工程师虽到达车间但却未检查出是什么故障,于是周林找到工程师拿来线路图,对照图纸一根一根的线查,一个一个控制器的排查,带着徒弟连续三个晚上排查线路直至凌晨,最终发现是车辆控制器烧坏,在更换小型控制盒后,车辆恢复正常运行。
末伏的最后几天,长沙持续41℃的高温天气,公交车空调系统变得尤为脆弱,周林心系于此,带着徒弟顶着高温汗透全身,想尽快解决车辆空调问题,好让车辆能够恢复正常运行,服务乘客。我们在采访时还了解到,周林带徒弟有三个观点:一是坚信实践出真知,乐于为徒弟提供充足的实干机会;二是关注动态,及时给予引导,指点迷津;三是乐于助人,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这三个做法也充分体现了周林对徒弟成长路上的帮助、关注和期待。
良工巧匠 急人之困
“有什么疑难杂症,找周林。”车间里的孙班长自豪地说。周林是车间公认的技术“牛人”,只要配件到位,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专业问题。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曾有一次,某车间抛锚了一辆公交车,苦于问题所在,久未解决,于是请了周林去到现场。周林了解情况后,仅花了短短几分钟,周林便找到问题所在,解救车辆于“困境”之中。无独有偶,平日工作中凡有专业难题,师傅们的首选请教人物便是周林,而他也乐于挑战刷新自己的专业高峰。用他的话讲,术业有专攻,互帮互助才能使车间发展得更好。
不畏难、勇挑战、乐奉献、愿陪伴,不仅仅是周林身上的品质,更是众多公交人的共性。广大的公交人以立体丰富的角色形象,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精彩人生。